削峰填谷!上海开展国内首次基于虚拟电厂技术的电力需求响应行动
目前,我国对于碳排放的目标是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各行各业都要减少碳排放。这两天,国家电网在上海开展了国内首次基于虚拟电厂技术的电力需求响应行动,通过对用电侧的精准管控,实现智慧减碳。
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下午2点是上海城市用电的高峰时段。在这栋写字楼里,在不影响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其中几台空调主机和水泵临时关闭,部分电梯暂停,就连地下车库的照明也部分熄灭。这并不是停电,而是上海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精准地将当时没有使用的电力设施有序暂停,进行“虚拟电厂”需求响应行动。
所谓虚拟电厂,就是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外的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对用电侧进行精准管控,把可以节约出来的用电停下来,腾出负荷空间给需要的地方。仅这一栋楼,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用电的情况下,一次性就腾出了500千瓦的负荷。
同一时间,包括工业企业、商业写字楼、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在内的11536家电力用户参与行动。聚沙成塔,腾出来的负荷达到15万千瓦,成为一个虚拟的发电厂。
上海市电力需求响应中心 郑庆荣:这相当于为我们的城市建设了一台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这些电可以为我们的3000多辆电动车充电一次,最大减少碳排放40吨。
“虚拟电厂”不仅可以在用电高峰时段削峰,还可以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填谷,通过多用电来消纳夜间发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
6日凌晨1点开始,浦东的这座公交车充电站里,150台智能充电桩同时开启集中充电,旁边的这座商务楼里,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开始制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有12837家电力用户参与了“虚拟电厂”响应行动,最大填谷负荷达到了50万千瓦。按照碳排放折算,可以减少碳排放400吨以上。
不仅如此,此次“虚拟电厂”响应行动,还在上海临港工业区,尝试通过电网的精细化调节,优先消纳周边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实现一定区域内用电负荷的自平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力处副处长 肖明卫:目前我们上海的“虚拟电厂”已经初具成效,初步建成了将近100万千瓦的能力,这样就把分散的资源集中成了电网可用的珍贵的用电负荷资源。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环境所所长 张瀚舟:“虚拟电厂”的需求侧响应,对于我们整个能源的安全保障和效率提升,能够提供非常多的支持,来支撑绿色转型发展。